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当前位置:

文化自信:在改革开放中砥砺坚定-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来源:求是 编辑:刘合情 2018-12-04 11:05:39
—分享—

  作者: 王伟光

  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民族自信,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开放40年,既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文化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历程,又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自信愈加坚定的伟大历程。

  一、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推进改革开放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从文化自信中汲取力量。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来的文化自信,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进一步充实、光大和巩固。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物质文明极大进步,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高歌猛进于强国建设之路。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引起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推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了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充实,基础更加巩固,底气更加坚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而是认为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物质变精神,精神文明生产随着物质文明生产的改造而改造;精神变物质,发展了的精神文明又反作用于物质文明。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砥砺坚定的文化自信构成了中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发出改造世界的巨大物质力量,激励人们创造了物质文明建设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问题思考的重要思想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一系列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凝练地提出文化自信的命题,反复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明确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并列提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密度之大、力度之强、目标之明、效果之好,前所未有。实践证明,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思想共识更加凝聚,精神支撑更加坚实,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正确的思想、先进的文化是在斗争中确立起来的。正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博弈中,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才牢固确立。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错误思潮对我们的文化自信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有的借“反思历史”之名,行“虚无历史”之实,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做文章,攻击、丑化、污蔑革命领袖和英模人物,意图反对共产党领导、搞乱人心、颠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有的借实现“现代化”之名,行“全盘西化”之实,从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到鼓噪新自由主义,贬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宣扬“全盘西化”才是现代化之正途;有的大肆宣扬西方“普世价值”,“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意识形态化”那一套;有的借“继承传统”之名,行“文化复古”之实,摒弃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企图“儒化中国”,用儒教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试图“回归孔孟道统”,策动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泛滥开来,贻害百姓。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在与这些错误思潮的坚决斗争中愈加坚定,保证了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不动摇。

  二、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动摇

  文化体现的是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和坚守。文化自信命题的提出,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什么样文化支撑的问题,正确解决了中华文化如何持续发展、如何大踏步走向世界的问题。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必须要有坚定的文化自信。

  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信的精髓和灵魂,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思想是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和“文明的活的灵魂”,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并把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伟大时代中应运而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如果丢掉了马克思主义这个根本,我们的文化自信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历史和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和人民的拥护爱戴之中汲取力量,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快速和平发展,愈益打破了“西方中心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面对贬低、诋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质疑、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错误思潮,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无法坚守我们的文化自信。削弱或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会再度丧失文化自信的勇气,甚至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40年不懈奋斗,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同一些发达国家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相比,同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陷入“发展陷阱”相比,尽管我国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仍可以自信地说“风景这边独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理论的先进性和制度的优越性决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而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核心要义,极大地增强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三、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

  推进改革开放,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仍然离不开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的文化繁荣发展,这是文化自信的应有之义和源头活水。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就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彰显我们的文化优势、担当我们的文化责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让文化兴盛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没有意识形态的自信,就没有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很重要的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信。检验意识形态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口号喊得响不响,关键要看凝聚人心、引领人心的效果好不好。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强不强作为判断意识形态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尺,重在建设,以立为本,破立结合。要通过锻造理想认同、确立信仰认同、增强理论认同、汇聚价值认同、凝聚利益认同、形成话语认同、营造情感认同等途径,运用个性化制作、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等方式,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对推进改革开放乃至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继承传统和借鉴外来,更离不开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与新时代新要求结合起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其内涵和表现形式加以补充、拓展、完善,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要坚持开放包容,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宽广的胸怀,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实现从“高原”到“高峰”的迈进。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引导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用健康向上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坚定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党组书记)

来源:求是

编辑:刘合情

阅读下一篇

尊龙凯时平台登录
网站地图